專業會員
1
林春菊—華服
曾為舞台與劇集創作中國傳統服裝的林春菊,於後台學習到第一手技藝,並受到中華服飾傳統和歷史所啟發,因而開展她的時裝設計事業。她對活化及推廣中式復古時裝藝術的熱情,成為開創自家品牌的催化劑。為了把中式設計的懷舊與浪漫情懷引進現代時裝世界中,她於2014年創立了新裝如初,並親任設計師,帶領品牌踏上時尚舞台。
林春菊專注於可永續發展的時裝設計,是第一屆香港慈善機構 Redress 「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大獎得主,更曾與Esprit合作推出首個再生時尚別注系列。她的作品經常現身於世界各地的展覽會,其中一項展品更榮獲香港文化博物館永久收藏。
林春菊採用再生布料,重新詮釋了華服的優雅美學,贏得業界稱譽。她全情投入於中式時裝設計中,致力於世界各地分享和推廣華服文化與知識,藉此提升華服文化的地位。
2
許允恆—建築
許允恆先生是一位資深建築師及高級項目經理,擁有豐富的國際教育背景和專業經驗。他先後在英國紐卡素大學、東倫敦大學及曼切斯特大學取得建築學士、建築碩士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在專業領域上,許允恆先生擁有多項重要資格認證,包括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香港註冊建築師,以及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LEED-AP等專業資格。他的職業生涯橫跨多個國際城市,曾參與香港APM、上海APM、合肥及烏蘭巴托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重要建設項目。
除了建築實務工作,他還活躍於教育領域,現於Informatic Educational (HK) Ltd任教PMP課程,並在香港建造學院擔任項目管理及工程管理課程講師。他同時熱心參與業界事務,曾擔任香港建築師學會義務司庫及青年事務組聯席主席。
作為一位建築文化傳播者,許允恆以筆名「建築遊人」創作了430多篇與建築相關的文章,並出版了多本建築著作,包括《築覺》系列叢書,深入探討香港、東京、倫敦等國際城市的建築特色。他經常受邀在各大文化機構進行建築分享,並在2018年代表香港參與東京ACA18建築演講會。
許允恆先生積極推廣建築文化,為多個機構如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建築中心等舉辦建築導賞團,並策劃多場本地及海外建築展覽,致力於提升大眾對建築藝術的認識與欣賞。
3
劉萬梁—雙節棍
劉萬梁師傅是香港雙節棍運動的先驅和推手,自2009年創立首個雙節棍協會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廣這項獨特的武術文化。作為飛翔香港雙節棍藝協會的創辦人,他不僅建立了雙節棍八級八段體系,更在國際武術界擔任重要職務,包括中國國際雙節棍協會副主席和WNDA世界雙節棍道協會副主席等要職。
劉師傅在教學推廣方面成就斐然,至今已完成近100場慈善演出,在30多間大中小學開展教學,培養了近6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他與超過130間機構展開合作,充分展現了他對推廣雙節棍文化的熱誠與貢獻。
在競技成就方面,劉師傅自2013年起帶領學生參與香港及國際賽事,累積取得100金20銀的驕人戰績。他更創下了507人最大規模雙節棍課的健力士世界紀錄,成為世界健力士雙節棍紀錄的創立者。
劉師傅的貢獻備受肯定,曾獲得多項榮譽,包括:
-
2019年UNIKORN香港教育成就卓越大獎之銅海豚獎
-
2017年第四屆青年夢想實踐家
-
2012年被評為中國當代雙節棍人物之一
作為一位媒體活躍人物,劉師傅經常接受各大媒體採訪,包括與日本東京電視台合作拍攝節目,並曾擔任香港電台數碼35台《運動人生》主持,持續為推廣雙節棍文化發聲。
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和貢獻,劉萬梁師傅為香港的雙節棍運動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使這項傳統武術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4
楊永善—古文字
楊永善教授是一位在古文字研究和書法藝術領域具有卓越成就的學者。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他現任上海金城文物藝術專修學院中國古文字書法教授,同時也是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和香港蘭亭學會會員。他更具備國家藝術品高級鑒定師資格。
楊教授的學術背景跨越多個領域。1962年,他就讀於長沙交通學院水利建築系。1963年,他師從書法大師昊子復學習隸書,並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馮康侯的指導下研習甲骨文和大篆。其後,他於1965年畢業於香港嶺海藝專繪畫系深造班,並因優異成績留校任教。1967年,他又取得香港理工學院(現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系學位。
在持續進修方面,楊教授於1968至1974年期間在香港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修讀市場及廣告學課程,並曾赴美國進修行政管理課程。2009至2017年間,他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及上海金城文物藝術專修學院深造,研習書畫、玉器、陶瓷、天文考古和古文字等專業,師從馮時教授等知名學者。
除學術研究外,楊教授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自1980年起,他擔任中山僑刊顧問,其後更出任香港香山會所榮譽會長、香港中山社團總會名譽會長,並曾任中山華僑中學、中山逸仙中學校董。2000年,他為中國奧運會設計並贊助英法文版印制圖錄,同年還成功帶領團隊投標上海金茂大廈的國際廣告項目。
在學術著作方面,楊教授已出版《中國古文字書法教程》、《中國古文字書法集》及《孝經》等重要著作,為古文字研究和書法藝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5
洪少貞—茶藝
洪少貞Hung Siu Ching ,Miranda 國家高級茶藝師、國家高級評茶 師、國家茶療培訓師、中國茶療法實踐茶師(衛明老師親傳弟子)、香港潮州工夫茶藝社理事及助教,師承蔡漢武先生(國家及省級非遺傳承人—陳香白之入室弟子)。
6
菊紫雲—戲曲
菊紫雲是一位傑出的香港粵劇旦角演員,專攻青衣和閨門旦,在粵劇藝術界享有盛譽。他以甜美的假嗓聞名,尤其專研「紅派」唱腔,並有幸得到粵劇泰斗紅線女的親自指導。
在藝術教育方面,菊紫雲為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首屆戲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畢業生。他師承眾多名家,包括粵曲子喉唱家劉艷華女士、京劇梅派唱家洪朝豐先生,以及京劇梅、張派名家朱晉玲老師等。其多才多藝的表演能力體現在他能跨行當演出,擔任過小生、老生、花旦、青衣、老旦等多種角色。
在比賽成就方面,菊紫雲曾獲得多個重要獎項,包括「香港學校粵曲歌唱比賽」公開組子喉獨唱冠軍、「全國首屆侯寶林獎中華青少年曲藝大賽」評審團特別大獎,以及「首屆粵劇紅派藝術大賽」折子戲專業組優秀表演獎。
在創作表演方面,他於2007 年創辦「松月花館粵藝文化堂」,主要從事粵劇製作、推廣及教學工作;2010 年在松月花館旗下設「松風曲園」(主事清唱及音樂演奏)及「水月戲臺」(主事彩唱及戲劇演出) 。同年,創作及發行第一張粵曲唱片《清宮恨鎖西湖情》。2011 年創作«尋夢牡丹亭» 並上演。2014 年至今主持及演唱多個定期粵曲音樂節目,如 D100 大戲台「有曲同享」及於香港公園樂茶軒的「閒月聽茶粵曲音樂會」。2016 年獲香港旅遊發展局邀請,遠赴法國參與「波爾多紅酒節」,上演為配合「酒」的主題而新創作的粵劇«宴舞醉楊妃»。2017 年成功以京劇梅派«貴妃醉酒»為藍本編演的全本粵劇«貴妃醉酒»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上演。
在藝術推廣方面,菊紫雲透過「飛『粵』大戲台」工作坊,積極與各大專院校及中小學合作,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等,致力推廣粵劇藝術。目前,他擔任「松月花館粵藝文化堂」藝術總監及「碧海粵劇團」教育及外展總監,同時也創辦了「雍華堂」,推廣中國經典漢服、戲曲服飾及香港傳統長衫文化。